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成果科通知>>正文

成果科通知

关于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成果申报的公示

2022-05-17 | 来源: | 查看:

关于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成果申报的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2021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申报工作的通知》(粤农推奖〔2022〕1号)要求,现对我单位作为非第一完成参与申报农业技术推广奖成果申报公示。

如对项目信息有异议的,可在公示之日起7日(2022年5月17日-2022年5月23日)以书面形式向我单位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

    联系人:孔俊轩

    联系电话:89002060

                                   

 

 科技处

                                         2022年5月17

 

 

 

 

 

附件4

 

2021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公示表

 

项目名称

新型黑水虻昆虫饲料的开发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

 

 

单位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单位2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单位3 广州飞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4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5 深圳市澳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6 阳江海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7 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单位8 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单位9 佛山市顺德区达圣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10 珠海市活力宝饲料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1. 黄燕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 胡俊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3. 王国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5. 周 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6. 张海涛(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7. 李国立(广州飞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飞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 莫文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9. 黄文庆广州飞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飞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 登(深圳市澳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澳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 孙育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12. 陈效儒(阳江海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阳江海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14. 李焱辉(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15. 袁宁海(佛山市顺德区达圣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达圣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6. 陈丽玲(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17. 刘立新(珠海市活力宝饲料有限公司,珠海市活力宝饲料有限公司)

18. 谭小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19. 王卓铎(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水产饲料的主要蛋白原料鱼粉、豆粕的进口依存度高达75%以上,饲料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当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针对这一产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研究利用资源昆虫黑水虻高效生物转化有机废弃物,生产优质昆虫蛋白,并通过深度开发,优化加工工艺,形成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昆虫功能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项目包含的技术成果有:1项鉴定成果“黑水虻工厂化养殖及高效饲料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1发明专利(一种黑水虻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8 1 0266202.9)3项团体标准(《饲用干黑水虻虫》T/GZZX 4-2018、《饲用黑水虻鲜虫》T/GDNB 55-2021、《酶解黑水虻虫膏》T/GDNB 56-2021,相关学术论文27篇。

项目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研发,以“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化基地+饲料厂及基层推广站+养殖户”的推广模式,采取产品推广、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流等方式,将项目成果的技术和研制开发的产品推广应用到广东全省以及华南和华东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7省的50多家饲料厂,覆盖了我国特种水产养殖的主要养殖区,累计生产推广黑水虻新型饲料产品43万吨,黑水虻饲料占广东省同类产品的80%以上,新增产值32亿元,新增利润1.2亿元,节约成本1600万元,辐射养殖面积近100万亩,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成果的推广应用,引领了黑水虻资源的饲料化开发利用,推动了新型昆虫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广泛使用,拓宽了优质蛋白原料来源,有效缓解了蛋白原料短缺的困境和成本压力;同时,新型黑水虻原料的应用,提高了配合饲料的配方调整空间,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效益,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产品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应用还能有效降低氮磷排放,改善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推广和应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附件4

 

2021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公示表

 

项目名称

花鲈优质苗种的筛选及配套生态养殖技术的建立与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 珠海粤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3.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4.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5. 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6. 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

7. 饶平县万佳水产有限公司

8. 饶平县西海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9. 珠海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1. 邱丽华(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要贡献:项目总体策划及试验设计)

2. 王鹏飞(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要贡献:花鲈优质苗种培育)

3. 冯娟(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要贡献:花鲈流行病学调查,产地检疫规程的拟定)

4. 闫路路(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要贡献:明确花鲈抗病免疫防御机制)

5. 苏友禄(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完成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主要贡献:花鲈流行病学调查与建立苗种特定病原检测平台)

6. 邓益琴(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要贡献:建立苗种特定病原检测平台)

7. 赵超(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要贡献:挖掘花鲈性状调控相关的重要基因资源)

8. 吴郁丽(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完成单位: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贡献:花鲈优质苗种养殖技术推广示范)

9. 戴了疑(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完成单位: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贡献:技术示范与推广宣传)

10. 陈健(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完成单位: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贡献:技术示范与推广宣传)

11. 郭奕惠(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要贡献:技术指导)

12. 张晓阳(职称:无、工作单位:珠海粤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完成单位:珠海粤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主要贡献:养殖示范)

13. 潘国文(职称:无、工作单位: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贡献:养殖示范)

14. 鄢朝(职称:无、工作单位:珠海粤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完成单位:珠海粤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主要贡献:养殖示范)

15. 郑镇雄(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饶平县万佳水产有限公司、完成单位:饶平县万佳水产有限公司、主要贡献:技术推广)

16. 林锋(职称:无、工作单位:饶平县西海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单位:饶平县西海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贡献:推广示范)

17. 高流钊(职称:无、工作单位: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贡献:养殖示范)

18. 杨文燕(职称: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完成单位: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贡献:技术推广)

19. 余德光(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贡献:养殖示范)

20. 许晓东(职称:无、工作单位:珠海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完成单位:珠海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主要贡献:技术推广)

项目简介

以花鲈为研究对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常见病原;利用多组学联合分析,挖掘特定性状基因资源,对关键基因进行解析,明确分子调控机制;建立苗种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筛选优质苗种,并构建配套养殖技术;成果推广示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疾病病原

    在苗种阶段:病毒主要为真鲷虹彩病毒、神经坏死病毒;细菌主要为杀鱼爱德华菌、海豚链球菌,诺卡氏菌偶发。在成鱼阶段:病毒为真鲷虹彩病毒;细菌为爱德华菌、气单胞菌;寄生虫主要为指环虫。

2.明确抗病免疫防御机制

1)挖掘了一批与性状调控相关的重要基因资源

已建立多个生理特性相关基因库,挖掘细菌免疫相关89个、光周期调控29个、生长发育100余个。

2)解析了抗病免疫中2个关键信号通路

建立了动脉球、血管囊、脑、头肾及肝脏细胞系,其中,动脉球和血管囊细胞系为硬骨鱼类首例。明确了“TLR信号通路”、“干扰素信号通路”,并绘制出相关信号通路图。

3.无携带病原优质苗种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筛选优质苗种

1)苗种特定病原检测平台的建立

    根据GB/T 36191-2018真鲷虹彩病毒病诊断规程和SC/T 7216-2012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诊断技术规程,建立了快速高效的病毒检测技术平台。

2)产地检疫规程的拟定

结合广东省苗种产地检疫要求,以神经坏死病和真鲷虹彩病毒病为目标检测病原,建立了适合花鲈苗种产地检疫操作规程。

3)优质苗种的筛选

利用花鲈病原快速检测技术,2019-2021年通过筛选亲本、受精卵,加强苗种培育水源等控制,培育2.0-3.0cm不含病毒优质花鲈苗种4800万尾。

4.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的建立

建立了一套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以花鲈为主,混养鲢、鳙、鲫鱼(花鲈:鲢:鳙:鲫鱼=24:3:1:2),应用微生态制剂调控养殖水体,实现绿色高效养殖。

5.推广示范

成果在珠三角、粤西、粤东等区域进行示范推广,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4.85亿元,新增利润4.6亿元。

6.发表论文49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授权软著15项;4人职称晋升、1人入选“珠江科技新星”、4人入选广东省科技特派员;培养研究生3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