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成果申报的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2021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申报工作的通知》(粤农推奖〔2022〕1号)要求,现对我单位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申报农业技术推广奖成果申报公示。
如对项目信息有异议的,可在公示之日起7日(2022年5月23日-2022年5月27日)以书面形式向我单位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
联系人:孔俊轩
联系电话:89002060
科技处
2022年5月23日
2021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公示表
项目名称
|
抗枯萎病优质特色香蕉新品种粉杂1号粉蕉的推广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
|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3.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4.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
5.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
6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
|
7.高州市农业科技事务中心
|
8.徐闻县水果蔬菜研究所
|
9.江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
10.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
11.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2.肇庆市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
|
主要完成人
|
1.吴元立(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2.黄秉智(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3.喻国辉(完成单位: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工作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4.许林兵(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5.刘绍钦(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6.杨兴玉(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7.黄春霞(完成单位、工作单位:高州市农业科技事务中心)
|
8.傅炽栋(完成单位、工作单位: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
9.梁智伟(完成单位、工作单位: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
|
10.吴文雄(完成单位、工作单位:江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
11.徐匆(完成单位、工作单位: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
12.苏古阳(完成单位、工作单位:湛江市徐闻县水果蔬菜研究所)
|
13.周卓颖(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
14.王瑞红(完成单位、工作单位: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
15.黎永坚(完成单位、工作单位: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
16.王勇(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7.温书恒(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8.黄东瑞(完成单位、工作单位:肇庆市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
|
项目简介
粉杂1号粉蕉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主持培育的抗枯萎病、优质特色香蕉新品种,网红商品名“苹果蕉”。2011年通过省级审定,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先后7年次被评为广东省农作物主导品种,其中1次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果树主导品种,入选中国农学会“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2011年至2021年,成果历经多年,在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科技部农作物平台项目、科技部重点项目、2个省科技厅星火计划、2个省农业农村厅推广项目等的资助下,围绕该品种的应用推广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品种提纯复壮并运用组培快速繁殖技术实现大面积推广。(2)运用粉杂1号粉蕉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示范推广。从选园、整地、种植、施肥、水分管理、防风护果等,实现了粉杂1号粉蕉的高产优质高效益生产。(3)研发出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拮抗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粉蕉软腐病。(4)通过采后保鲜贮藏包装研究试验,实现了常温保鲜和北运,使全国各地乃至东北等地的消费者都均能品偿到鲜果。(5)开展示范基地、高产园的示范观摩及举办培训班等活动,提高蕉农的种植管理水平。本项目使香蕉果品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有效地恢复香蕉传统产区枯萎病蕉园的香蕉种植,对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并有效提升了香蕉产业的技术水平,为香蕉种植户带来经济效益。至2021年底,该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80万亩以上,取得社会经济效益50亿元以上。
|
2021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公示表
项目名称
|
湿加松苗木与人工林平衡施肥技术推广
|
主要完成单位
|
1.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3.阳江市国有阳江林场
|
4.肇庆市国有大南山林场
|
5.台山市红岭种子园
|
6.湛江市林业良种繁育场
|
7.东莞本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8.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主要完成人
|
1.王哲(完成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2.刘阳(完成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3.张建国(完成单位:肇庆市国有大南山林场,工作单位: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
|
4.陈兴华(完成单位: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工作单位: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5.覃玉英(完成单位:阳江市国有阳江林场,工作单位:阳江市国有阳江林场)
|
6.邓乐平(完成单位: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工作单位:台山市红岭种子园)
|
7.吴惠姗(完成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8.曾明(完成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9.王敏(完成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工作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10.郭文冰(完成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11.陈党记(完成单位:阳江市国有阳江林场,工作单位:阳江市国有阳江林场)
|
12.全国栋(完成单位:湛江市林业良种繁育场,工作单位:湛江市林业良种繁育场)
|
13.潘宁(完成单位:东莞本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单位:东莞本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4.李义良(完成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15.曹祥建(完成单位:汕尾市国有吉溪林场,工作单位:汕尾市国有吉溪林场)
|
16.崔春意(完成单位:乐昌市龙山林场,工作单位:乐昌市龙山林场)
|
项目简介
湿加松良种的育成是广东林木杂交育种的重大突破,在我国南方湿加松是重要的脂材两用工业原料林树种,目前已累积推广造林近300万亩。为了满足湿加松苗木及人工林高效培育的需求,2013年以来,广东省林业科学科学研究院联合省内1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集成创新了湿加松苗木与人工林养分动态调控技术,探明了湿加松不同年龄养分需求规律,解决了从育苗、造林到林分不同培育阶段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技术难题。项目的实施极大提高了苗木的出圃率和质量,实现了优良无性系长期供苗,满足了反季节、困难立地造林等特殊需求,节约了人工林抚育成本,提高了林分蓄积量。期间获得授权专利1件,认定成果《湿加松人工幼林营养诊断与施肥技术》成为“国家林草局2018年重点推广林业科技成果100项”之一。根据平衡施肥配方,在肇庆建立专用肥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在广州、东莞建立“林云木”专用肥生产线,年产量可达2500吨,注册“林云木”商标,并完成肥料登记与备案。相关技术总体上属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采用“企业深度参与+林场示范带动+种植户线上线下培训”的推广模式,借助国家林草局南方松国家创新联盟、广东省松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将技术成果落地应用于广东省内4个苗圃和6.7万亩林地,并辐射带动周边湿地松、加勒比松等其它松树人工林近10万亩进行科学施肥。项目近3年推广应用4.2万亩,新增销售额384.91万元,节约抚育成本273万元,带动农户725户,预计到林分采伐时可增收8700万元,举办培训会17场,396人参与了培训。项目相关内容得到林草国家创新联盟公众号、学习强国、南方+等媒体的宣传报道。本项目的实施可大幅度提高湿加松生长量和品质,提高林农收入,带动我省山区经济。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支撑了春末夏初的生产。同时,通过平衡科学施肥的方式,也可减少滥施、过施肥料对环境的破坏。
|
2021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公示表
项目名称
|
高附加值松香深加工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
|
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
2.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4. 广东威斯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
|
主要完成人
|
1. 李侨光(完成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工作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
2. 谢桂军(完成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3. 柳春玉(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4. 李怡欣(完成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5. 彭树海(完成单位:广东威斯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单位:广东威斯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6. 李盛林(完成单位:广东威斯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单位:广东威斯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7. 罗晟(完成单位:广东威斯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单位:广东威斯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8. 叶锦亮(完成单位:广东威斯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单位:广东威斯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
|
项目简介
项目针对我省丰富林业资源-松香深加工利用率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不健全、新产品缺乏等关键科技技术问题。推广了松香基有机硅烷交联剂的产品,松香基聚硅氧烷聚合物的产品,松香基有机硅烷偶联剂的产品,松香基增塑剂的产品,现有技术产品的技术改造升级等技术及其相关新产品开发。研发的技术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主要客户包括:德国巴斯夫公司(全球最大的精细化工集团)、艾利(全球最大不干胶集团)、德国马牌、CBC、冠豪高新等跨国企业或国内大公司等多地进行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应用,代表性企业1家,新建或改造示范生产线1条并实现规模化生产,近三年累积直接经济效益1.27亿元,新增经济利润80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