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汕尾市海丰县2025年农村科技特派员助力“百千万工程”经验分享会暨农业科技成果展在海丰县食品谷综合服务中心拉开帷幕。农业农村部岭南特色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校长肖更生,汕尾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林博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技部部长王琴,副部长陈青春,海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彭成托,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文静,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海丰县各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及帮扶企业等50多位代表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以“科技特派员献智‘百千万’ 助农展成果赋能新农村”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部署,整合农村科技特派员优势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校长肖更生,汕尾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林博府等领导参观指导食品谷陶河馆
活动中,肖更生充分肯定海丰县农村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成效,并提出三点建议:一要紧扣“百千万工程”,聚焦县域发展痛点,通过深度调研精准定位科技赋能切入点,实现需求靶向服务;二要建立校地企联动机制,整合多学科资源协同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要系统总结实践经验,培育示范性典型案例,提炼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模式,构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在这片彭湃烈士点燃农民运动星火的热土上,开展科技助农实践具有特殊的意义。”王琴指出,作为全省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协作平台,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始终致力于整合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资源,打通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2023年9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接任联盟理事长单位后,进一步强化校地合作与科技服务能力,在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技部部长王琴致辞
经验分享环节中,来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陶河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代表张眉讲述了团队如何通过“科技+文化+品牌”三轮驱动,助力陶河镇特色产业发展的故事。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用科技提升番薯叶、荔枝等作物的种植技术;挖掘历史文化,研发出护国菜预制菜等新产品;还通过自媒体宣传、助农直播、展会营销等方式,让陶河镇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陶河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张眉进行经验分享
据悉,在第二轮“百千万工程”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共获得立项202项,参与7项,共计209项,位居全省第一,覆盖粤东西北15个地级市,派出人数约600人,其中在汕尾市部署5支队伍,占当地总数的12.5%。依托农村特派员团队、科技小院、“轻骑兵”工作站及粤东乡村振兴学院等平台,推动单兵作战向组团帮扶转型,深化校地多元合作,擦亮了梅州兴宁鸽、连平鹰嘴桃、和平猕猴桃、丰顺橄榄、竹山粉葛、潮州狮头鹅等一个个金字招牌。
活动还设置了农业科技成果展,集中展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及各特派员团队在品种培育、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创新成果。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以科技星火照亮乡村振兴之路,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