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岭南春意浓,科技下乡正当时。3月17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周训梅副教授领衔,食品保鲜专家王红蕾博士、教师发展中心吴艳云老师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中国枇杷之乡”韶关始兴县太平镇,开展农产品智慧保鲜技术推广行动,为当地特色水果产业注入“保鲜基因”。
在太平镇水南村党群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团创新采用“田野课堂+现场诊断”模式,与村两委班子深入对接后,直奔枇杷、杨梅种植基地。特派员团队精准锁定传统储藏保鲜的痛点:露天存放易腐损、冷链运输成本高、错峰销售技术缺。针对这些“卡脖子”难题,团队亮出自主研发的保鲜“黑科技”——新型量子级液态喷膜技术。经现场演示,这项融合纳米材料的创新工艺,不仅实现防晒防虫“双效合一”,更让水果保鲜期延长30%以上,引得果农们连连惊叹:“这下我们的黄金果能走得更远啦!”

翌日,在太平镇政府举办的“保鲜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专题培训会上,王红蕾博士以《智慧保鲜:解锁农产品价值密码》为主题,向近百名镇村干部、种植大户揭秘保鲜科技前沿。依托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保鲜专委会肖乃玉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系统性展示温度(Thermal)、气体(Atmosphere)、湿度(Humidity)、微生物(Microorganism)及界面亲和力(Interfacial Affinity)五维要素为调控核心的“5E智慧保鲜体系”在增城菜心45天保鲜、蓝莓60天错峰贮藏的成功案例。特别是可降解量子保鲜膜的规模化应用,既契合“双碳”战略目标,又让每颗果子都穿上“会呼吸的环保外衣”。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这支科技特派员团队持续探索“保鲜科技+”的创新路径。通过构建“高校研发-企业转化-农户受益”的产学研闭环,让实验室的“技术变量”转化为田间地头的“质量增量”,真正实现“藏鲜于技、富民于链”的现代农业新图景。正如团队所言:“我们要用科技保鲜的不只是水果,更是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